2020-06-18 09:18:09
朋友陷入负面情绪,不安慰好像太无情。但安慰人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,没拿捏好,你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。
“每次微信消息跳出来时,我都感到压力很大,挣扎老半天,才有办法把它点开,好想不读不回,总觉得自己有义务回点什么。”
“每次讲到一半,我自己也感到好无力,很想告诉对方,我也累了,可是他感觉这么惨,我实在不好意思说,但我自己也有很多事要做,可是挂掉又很怕他会不会出事,搞得他打来我都很犹豫是不是要装忙⋯⋯。”
“有时候许久未联络、也不太熟的朋友联系我,向我吐苦水时,我都觉得很尴尬,不知道要说什么,也不知道可以做什么。”
“我常常安慰朋友时,情绪也跟着他一起被牵动,常常自己心情也变得很不好,甚至反而他需要来安慰我。”
“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,每次好说歹说,对方也都听不进去,总是重复讲哪些,搞得我也很无奈,很不舒服,有够想放生他,可是道义上好像说不过去,而且我也怕他会发生什么事啦。”
“他告诉我那些时,我其实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才好,又担心我会不会说错话,害他更糟糕,但我很努力的找一些话讲时,感觉他又并不想听。”
在生活中,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遇到需要安慰或陪伴别人的时候,那时涌现上来的焦虑真可谓是不言而喻。
当我们遇到有人来向自己求助时,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很善良也很好心的,会想要也愿意去帮忙跟照顾前来寻求帮助的人,如果是自己的亲人、朋友、同学、同事等,更是刻不容缓的两肋插刀,愿意花上许多时间听对方说,用尽全力的帮忙对方好起来。
只是当陷入这样“帮助者”的角色时,其实我们也不禁意的把很多重担往自己身上扛,它们会漂浮在很幽微的空气里,暗暗的告诉我们说:“你应该要帮他变好,否则你⋯⋯。”这时,往往会让帮助者陷入很大的焦虑里头,可能会担心自己能力不够,或是情况会不会变更糟,而我们赖以为常的“问题解决模式”也会习惯性的被拿出来使用,彷彿只要帮助对方把“问题”解决了,那就一切都没事了,事情就会迎刃而解。
然而,往往我们在生活中遭遇的“问题”,不像解数学题是有公式或标准答案的,常常是难以被解决时,结果两边都一起被卡在那边,一起感到无力,结果就更想找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努力使用问题解决模式,陷入一个无限循环中,然后在某一天两手一摊,决定有时候能闪、能逃的话就离远一点。可是罪恶感又会选择在这时候上前来敲门,告诉自己不应该也不能这样,还是要听对方说,还是要帮助对方,如果真的帮不上忙,那至少也要变成燃烧殆尽的蜡烛。
我们会看到,当自己陷入“帮助者”角色时,会因为有很多潜藏的应该怎样、必须怎样,而无形中伴随着很多的焦虑与压力,而当人陷入焦虑时,习惯的反应就是战斗或逃跑,也就是要嘛来帮他解决问题,不然就是离负面情绪多的人越远越好,可是这时我们反而不容易去看到自己的情绪状态,因为这时全部的心思都已在对方身上。
而当自己能先回到自身的焦虑上时,才能看到与发现自己在担心什么、能给对方什么,还有,对方真正要的可能是什么。有时,一个失恋的人要的是一个陪伴与拥抱,我们却要他赶快好起来,告诉他下一个会更好。可是,当我们被自己的焦虑抓住时,我们很着急的想要让对方不会难过,所以更想帮助对方把“失恋”这件事移除,这样自己的焦虑也会跟着消除,可是我们根本没办法让失恋不见,这是谁都做不到的事,于是两个人都陷入了更无力的漩涡中。
因此,认识到自己的焦虑,看到自己很想做点什么,却很可能什么都没办法做(其实也不需要做)的状态,反而能让我们可以不会掉进更无力的状况,这时也才有机会真正的意识到,对方要的是解决问题,还是你的支持与陪伴,或者是伪装成解决问题的陪伴。
直到这个时候,才有机会让照顾状态回到“陪伴者”的角色,这时的心态才能够变成:“我愿意与你联结,给你支持,当你有需要的时候我都会在。”而这时也不再有那么强烈的焦虑感,好像不做什么不行,但其实“陪伴”已经做了对当下对方最需要的事情。
有时候,陪伴者也会累、也会有自己的情绪,是无法也不会有人办得到全身心的去照顾另外一个人,这时觉察自身状态就变得很重要,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情绪,有多少能力可以帮到哪里,是让照顾另外一个人的效能可以最大化的不二法门。忘记是谁说过的话:“唯有把自己照顾好,才能去照顾更多的人。”所以,只有先把自己照顾好,你其实才能真正达到你想要照顾好对方的“目的”。
确认完自己还有多少情绪后,让对方知道也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。不管是求助者或是被求助者,都很容易被“罪恶感”抓住,一边会担心这样自己是不是麻烦到对方,另一边则担心自己是不是还是少做了点什么。
于是,先让对方知道,自己今天的状况是如何,可能很忙、很累,可能不能听对方说太久,但是自己可以做到的地方,也许是跟他约一个其它时间听他好好说,或者是给予他一个可以述说的空间,但可能就不会给予太多的意见或回话。这些都将有助于为彼此建立一个默契,可以怎么有一个合适的互动,如此一来,也才不容易让罪恶感跑出来影响关系。
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,每个照顾者、陪伴者也都需要有自己的照顾者、陪伴者,或是自己宣泄情绪的方式与管道。在接受大量情绪后,是会需要找个方式、找个管道来做处理与整理,才不会掉入耗竭的状态,而彼此互相支持,绝对会是一个很好的方法。
/
—— END ——